過去幾年的發展情況看來,很多跑過了一段輝煌歷程的公司如今竟然沒落到只剩落寞,很顯然他們犯的不是一些小錯誤,而是屢屢在戰略上出現重大致命失誤,否則上萬人這么龐大的一個企業短時間內垮掉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網絡品牌營銷企業在當時都是實現了爆發性的增長,尤其是很多網絡品牌營銷類淘品牌比如七格格、韓都衣舍等在那兩三年快速成長起來,所以有時起步時是很幸運的站在了中國網絡品牌營銷的臺風口。
然而,中國網絡品牌營銷公司經過過去8年的發展,從競爭狀態到消費者需求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各種復雜電商品牌多如牛毛,而且線下很多知名網絡品牌營銷品牌也在不斷擴展線上電商市場,消費者對網絡品牌營銷網購選擇多樣化、品牌分散化,更加注重體驗式消費。外界的競爭和市場需求都已經巨變了,若是還在圍繞著一件產品或是平臺打轉還有什么意思呢?
從商業的基本邏輯看,無論網絡品牌營銷企業還是做手機的硬件企業,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及塑造良好的口碑這些都是共通的,但是在價格、渠道、營銷及用戶互動幾大方面差異就非常明顯了。
社會化媒體上常見的段子手和提供維護的vendor(直譯為供應商,但似乎在廣告業找不到較好的翻譯指代。#沒錯,廣告業就是這么裝逼#),基本都是團隊作業。盡管形態多樣,本質均為新媒體營銷,引導輿論,樹立品牌形象。相對于傳統媒體動輒成百上千萬的廣告投放,新媒體平臺的推廣更易實現精準投放,影響力更大,性價比更高。
隨著微博、微信等幾大網絡品牌營銷媒體平臺的興起以及功能的日漸豐富,品牌營銷的意涵已經擴大,逐漸脫離了原來的形象,工作方式不再局限于發帖,等級也有了明顯的劃分。刷粉、刷轉評的大約只能算普通兵水準,而擁有多項技能、優秀單兵作戰能力的個人,不是被招安就是自組團隊占山為王。
而發展相對成熟的網絡品牌營銷公司,則從創意設計到渠道推廣,公眾號運營甚至線下活動,都可以包圓了。大概是出于資源的考慮,現在傳統廣告公司外包給下游公司做社會化媒體營銷的現象也十分普遍。